close

 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電 題:你好,廣寒宮!
 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
  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。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……”如果宋代詩人蘇軾在世,至少在今晚,他的詩句或許不會如此惆悵。
  14日晚間,“嫦娥”攜帶著“玉兔”,安全平穩著陸月面,這意味著中國成功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。按照中國科學家的說法,其落月地點虹灣恰好就是中國古人所稱的廣寒宮所在地,而古老傳說中的嫦娥正是廣寒宮的主人。
  今夜,給古往今來無數中國人帶來美好情思遐想的廣寒宮不再清虛寂寥。中國人千百年來期盼登月的夢想,終於由“嫦娥”變成現實。
  在隨後一段時間,嫦娥三號探測器將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、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、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等一系列科學探測任務。
 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人對月球充滿幻想與渴望。從上世紀50年代起,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時,人類便開始著手探測月球。
  特別是在1969年7月,美國“阿波羅11號”首次載人登月成功,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功登上月球,留下人類在外太空的第一個腳印,載入史冊。
  與前蘇聯、美國相比,中國一直都扮演著探月“追隨者”的角色。雖晚,但持之以恆。
  從1991年,中國科學家提出中國也應開展月球探測活動的建議,到2000年《中國的航天》白皮書首度披露將“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”,到2004年國務院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,再到2007年10月24日,中國成功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、2010年10月1日,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發射成功。
  20多年間,中國科學家用堅持和努力,終於等到了探月工程中的關鍵一步——“落月”。中國神話故事中的“嫦娥”,由此成了絕對主角。
  這意味著,中國航天器實現了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。此前,全球只有美國、前蘇聯成功實施了13次無人月球錶面軟著陸。
  這意味著,中國成功加入國際“深空探測俱樂部”,終於有權利與發達國家共享月球上的資源。
  這意味著,中國首次實現對月面探測器的遙操作……
  相較於過去的月球探測,中國邁出的這一步,蘊藏著巨大的突破。如嫦娥三號有80%是全新的科技,而它所攜帶的“玉兔”月球車更是百分百中國造,顯現中國科技發展的高度自主性。
  當然,中國航天人不會忘記,他們邁出的每一步,都是在突破層層阻力的背景下換來的,無論是外部環境,還是自身科研能力的修煉。
  事實上,早在中國探月工程立項時,就有科學家擔心,美蘇兩國的宇航員和探測器,在20世紀60、70年代就已登月,中國今天走這一步會不會是重覆別人走過的路?為何中國不能跟其他國家合作共享月球探測資料?它的科學與工程目標是否得當?
  這一系列問號和困擾,曾讓中科院院士、中國探月工程高級顧問歐陽自遠如鯁在喉。
  對此,他回應說,“雖然現在航天商業化了,但美國在航天領域禁止與中國合作是不爭的事實,只要是含有美國敏感器件的衛星,他們都不會准許由中國來發射”,“中國曾經跟蘇聯關係那麼好,而他們的月球探測器帶回300克左右的月球樣品,中國連1克也拿不到……”
  中國人想突破的核心技術,只能“自力更生”。
  與此同時,中國在探月工程中的艱難探索,卻伴隨著欲搞“太空威脅論”、“太空爭霸”等“雜音”,發達國家習慣了獨享太空這塊“大蛋糕”,中國的後來居上,在他們看來顯得“格格不入”。
  據瞭解,從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始,中國航天活動始終是按照自己的計劃節點、按照自己的技術和經濟實力一步步往前走。
 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指出,中國的航天活動,從來沒有想跟誰搞競賽。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國的宗旨,也是世界各國的共識。
  如今,“嫦娥”如願抵達“月宮”,中國的探月步伐,將迎來新的徵程。而中國的神話故事,也將會有更精彩的續篇。
  可以預見,肩負著探月使命的“嫦娥”,在未來承擔更多中國深空探測重任的同時,還將用更為廣闊的視野和開放包容的心態,與世界各國分享探月成果。
  屆時的“廣寒宮”,或許,將成為人類探尋宇宙奧秘新的起點。(完)  (原標題:中國成功加入“深空探測俱樂部” 蘊藏巨大突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n05bncnv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